奮起湖 奮起湖是個自然的森林之湖,位在嘉義縣竹崎鄉,三面環山形成如畚箕的形狀,被名為「畚箕湖」,後來改取諧音「奮起湖」。在阿里山公路還沒能通車的時期,森林火車是人們前往阿里山主要的代步工具,然而從平地上來的火車都必須停在奮起湖轉換車頭或休息,所以奮起湖可說是阿里山鐵路的中場休息站。奮起湖文史陳列室原為日治時代的日警官舍,現在已改為文史陳列室,木造建築彷彿進到日劇的情節裡。
阿里山日出 當清晨曙光乍現,火紅的朝陽輕巧地躍出山頭,那璀璨耀眼的光芒,照亮了夜空,也為新的一天揭開了序幕!由於地球公轉之故,使著名的阿里山日出,四季出現位置與時間皆不同。祝山觀日樓是此地欣賞日出的最佳地點,您可以到阿里山火車站或沼平車站搭乘祝山觀日火車,也可以從沼平公園觀日步道牌樓拾階而上。
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阿里山的日出、雲海、晚霞、森林鐵路、巨木合稱阿里山五奇;阿里山新八景:塔山奇岩、28號巨木、小笠原山、水山巨木、香林拱橋、慈雲觀景、神怡流瀑、阿里山神木遺跡等,皆已聞名遐邇;另有巨木群棧道、塔山森林步道、對高岳健康步道、祝山觀日步道、水山步道等,為登山健行、享受森林浴的最佳場所。
嘉義市九華山地藏王庵 九華山地藏庵舊名為「嘉邑北嶽殿地藏王-九華山地藏庵」,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金身,係遠於明朝末年由某善士護持來台,康熙36年(1697)擇定於現址恭奉,迄今已歷三百餘年。康熙56年(1717)北路營守備游崇功建庵,乾隆25年(1760)知縣李倓擴建,始略具規模,後經多次修建,於民國60 年重建為七層蓮花寶殿。
嘉義樹木園 設置於明治41年(1908)的植物園,面積約8.6公頃,坐落於嘉義公園東北側,其原為橡膠的苗木生產與試驗地,後改為熱帶經濟樹種之栽植試驗區,原屬熱帶經濟樹種之栽植試驗地,其後以母樹園之形態經營,隸屬於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。 設置於明治41年(1908)的植物園,面積約8.6公頃,坐落於嘉義公園東北側,其原為橡膠的苗木生產與試驗地,後改為熱帶經濟樹種之栽植試驗區,原屬熱帶經濟樹種之栽植試驗地,其後以母樹園之形態經營,隸屬於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。目前園內栽植之樹木有一百四十種,分屬於四十七科一百零七屬,多屬人文特色的解說植物,如著名的桃花心木、肯氐南洋杉、黑板樹、巴西橡膠樹等等。歷經百年歲月,園區內群樹挺拔林立,自然樸實中充分呈現林場的幽靜氣息,實為嘉義市區內重要的休閒綠地。
文化路夜市 位於嘉義市中心,沿路有各式商家攤販,如雞肉飯、沙鍋魚頭、粿仔湯、米糕、鱔魚麵、豆花…,且許多嘉義知 名美食與伴手禮也在附近,是嘉義最繁華熱鬧街道、最重要的吃喝購物商圈,該夜市並入選交通部觀光局2010年十大特色夜市。在逛街及品嘗美食的同時,還可至中央噴水池觀賞色彩繽紛的噴泉,亦可至富文化藝術氣息的文化公園駐足休息。
獄政博物館(嘉義舊監獄) 現由法務部規劃作為獄政博物館,其保存完整監獄建築群,具有高度的單一類型建築發展史的研究價值,尤其是監獄房舍空間配置採放射狀扇形設計,為世界唯一原地保存的賓夕凡尼亞式監獄建築。 現由法務部規劃作為獄政博物館,其保存完整監獄建築群,具有高度的單一類型建築發展史的研究價值,尤其 是監獄房舍空間配置採放射狀扇形設計,為世界唯一原地保存的賓夕凡尼亞式監獄建築,除能達到防止獄犯逃脫與管理之便,並符合通風、採光、防潮與空中巡邏等需求,另監舍、控制台、行政區大致保留原有形貌,門窗、壁板材料大部分使用阿里山檜木,特別要求堅固、耐用及防逃等專業施工,在臺灣監獄歷史和建築意義上都彌足珍貴。
嘉義市交趾陶館 嘉義市是交趾陶的故鄉,日本稱之為「嘉義燒」,該館規劃有6個展示區,以及鬥牆、兒童創作區、陶藝教室等 設計,完整介紹交趾陶的淵源、裝飾場景、傳統題材等,充分展現交趾陶塑型之美、釉彩之美、題材之美。
嘉義市立博物館 為一座多功能的綜合博物館,建築主體為地下一層、地上三層。一樓-地質廳、特展區;二樓-化石廳、交趾陶特展區、石猴特展區;三樓-美術廳、陳澄波紀念區、嘉義藝術空間,展示內容涵蓋嘉義的「地質、化石、美術」三大主題。